寄翠看书 > 其它小说 > 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 第125章 给太保的免死铁券

第125章 给太保的免死铁券 (第1/3页)

眼看着就要大封功臣了,很多事情都已经定下来了,世袭的铁券等也基本上都赶制完毕。

这一次朱元璋准备大封功臣,公七人、侯二十八人、伯九人。

免死铁券形制如瓦,这还是借鉴了吴越王镠唐赐铁券,去年的时候朱元璋就派人去浙江,让钱氏后人带着免死铁券入京。

免死铁券也分等级,国公的是一尺高,广一尺六寸五。

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

马寻仔细的看着自己的铁券,“惟古创业之君,平定天下,必赖武臣宣力,开拓疆宇,佐成混一之功,崇报之礼所宜及也。”

这基本上就是开头的统一样式,没什么好说的,不过这也是将马寻定义为武将了。

“咨尔寻,事王至孝。自幼飘零,不忘父母恩。”马寻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这说的,做了该做之事,哪能这么说。”

马秀英颇为骄傲的说道,“你是做了该做之事,只是这天底下有几个人觉得这些该做之事必须要做到?你不计生死、困苦,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这也是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心里话,孝道是如今的伦理道德的根基。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读书人整天说着孝道等等,但是未必能做到。

而马寻千里迢迢的将马太公的遗骸送归故乡,这就足以让任何人没办法攻击马寻的出身,或者是攻击他早年没有归附朱元璋。

提及这件事情的时候,道德模范也要由衷的去称颂马寻的孝顺,是大明第一孝子。

这是大义,必要的时候马寻能站在朝堂上乱喷,谁都没办法说什么。

马寻继续读着,“王子谋勇绝伦、动静语默,悉超群英,以英毅之资,逢鼎沸之秋,故择我以来归。”

马寻更加不好意思了,“我这也没多少本事,来投靠姐夫、姐,还都是你们给我活命之恩。”

铁券上的一些东西还真的是不能信,这就是一味的在夸赞,毕竟马寻是有那么点无处可去,他可不是主动去投靠朱元璋的。

“医术高绝,以治中宫、国本,奉命出征,前锋大利,威声远振。”马寻乐呵呵的继续评价,“这稍微夸张了点,我打庆阳就是去分功劳,都是徐大哥、文英他们打的仗。”

马秀英有些宠溺的说道,“你救了标儿,这是实情。庆阳是你到了之后才破的,这也是实情。”

铁券上还刻着,“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我无以报尔,是用封尔为徐国公爵,食禄五千石,使尔子孙世世承袭。”

“我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馀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于戏!昔马援归汉,尔能效之,其勋过矣,尚期慎终如始,宣尔勤劳,训及子孙,保于永世。”

马寻随即看了看其他的国公铁券,岁禄方面他和徐达、常遇春一个级别。李善长是四千石,邓愈、李文忠和冯胜是三千石。

就算是国公,这也是有着一定的区别。

而再仔细看看,冯胜的世袭铁券上直接写明冯胜兄弟亲同骨肉、擅自率领全军返回,这也就意味着冯胜虽然被封国公,但是很大一部分是念在冯国用的功劳。

马寻忽然也意识到有些不对,因为在徐达、常遇春等人的世袭铁券上,虽然也有‘我’这样的字样,但是基本上都是以‘朕’为自称。

而到了马寻这里,一个‘朕’都没有出现,全都是‘我’。

在这一次的大封功臣,除了给正式的徐国公爵位,还有其他的加官。

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这不用说,开国大将基本上都有,唯独李善长等文官是‘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

特进光禄大夫,这是继承了唐

最新小说: 哥布林重度依赖 罪狱岛 废土:杀戮成神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噩梦之光 LOL:我说真话,怎么都破防了 灵气复苏:炮灰靠无限金手指赢麻 从延命灯开始的长生路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地窖里的朱元璋 重生之狂暴火法 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时 网恋到恐怖boss,逃跑被亲哭 绝不原谅!惨死重生后嫡女虐翻全家 天赋百分比斩杀,我反手攻速拉满 傻子苏醒:我真不是剑道至尊 无限,从永生开始 重回七零,偷偷跟前夫他哥领了证 不是祥瑞,是大秦龙傲地 我活一天就变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