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梅大大方方的说道。
反正儿子有本事,得到了国家的奖励,这说出去也光荣。
“真好,对了,婶子,我听说粮站来了一批红薯,可以用细粮,一斤换五斤。
院里不少人都去换了,您们家去不去,要是去,那就一起。”
汪二嫂突然想起了什么,便说道。
“哎呀,来红薯了呀,那肯定要去,一斤能换五斤呢,这能多吃好些顿了。”
冉小梅连忙站起身来说道。
红薯吃多了胃酸,但总比饿肚子强。
虽然他们家每个月粮食都够吃,但骨子里还残留着多囤点粮食的想法。
天气一天天的变冷。
很快,就到了61年的阳历十二月份。
由于工业日用品物资的贫乏,为了缓解供应压力。
国家在这个月,又发行了‘工业券’。
从此,除了凭《京城市副食品供应证和相关的票以外,其他的商品皆‘凭券’供应。
工业券是对在职人员按其工资收入比例发放的,平均每20元工资配一张券。
而且,工业券可购买的商品范围也非常的较广。
除了可以购买大件物品,如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商品外。
还有日常生活用品、衣物类、各类箱包、电器、进口产品以及各类烟酒、果等。
之前没有票就没办法买到的自行车这类大件,只要有了工业券,就可以买的到了。
不过,向一辆自行车,除了钱以外,还需要五十张的工业券,少一张都不行。
而像普通的职工,工资大概三四十块钱一个月,每个月最多才能发一两张的工业券。
想要攒够买自行车的券,就要好几年才行。
于是,有人就想到了办法,在单位里互相借用,谁要是着急,就先把其他人的借给他,然后每个月发了再慢慢的还。
“孟德,下班了呀!”
这天,王孟德刚到院门口,正准备提着自行车把上台阶,阎埠贵就一脸笑容的从院里走了出来。
他一边打着招呼,一边快步来到后边,帮着提了一下后座。
“二大爷,我这刚下班,您吃了么?”
王孟德回答道,同时见他一副殷勤样,就知道肯定找自己有事。
“呵呵,你二大妈正在做着饭呢。
对了,孟德,你们单位,今天发工业券了么?”
阎埠贵呵呵笑了两声,然后直接问道。
他一个月工资四五十块钱,今天从学校里,领到了两张工业券。
自从得知用工业券就可以代替自行车票后,他就在心里琢磨了,一定要早点买一辆自行车。
有了自行车,他就能去远点的地方钓鱼了,就不用跟这么多人挤在什刹海或者护城河了。
可靠他自己攒,需要两年多才够。
想到院里就王孟德家的工业券多,便起了心思,今天特意冒着严寒在外边等着。
“我们单位今天刚发。”
王孟德不动声色的说道。
他已经猜出来了,阎埠贵找他,肯定是借工业券了。果然,阎埠贵假装不好意思的说道:
“那什么,孟德,二大爷跟你商量点事儿。
就是我准备买一辆自行车,在学校里跟老师借了一部分,现在还差一半儿,你家的要是暂时不用,能借给我先使一下么?
你放心,二大爷的人品你是知道的,两年内一定还你。”
说完就用期盼的眼神看着王孟德。
他可是知道,王浩和王孟德两个人,一个月就最少有十张工业券,再加上何胜男的两张,抵得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