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纺线和冬天里的绿色
晚上。
王孟德今天终于按时下班了。
这些天,各个科室抽中的幸运儿都非常刻苦的学习,尽心尽力的帮着忙。
由于有着深厚的医术知识打底,他们跟在身后,没多长时间就熟练掌握了一些病症的治疗手段。
都是一些有多年诊治经验的大夫,王孟德自然也非常的放心,放手让他们参与治疗。
渐渐的,他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平时都不需要时刻盯着了。
就连每周一次的大查房,如果患者病情稳定,病症也是在他看来不算是复杂的,也不用去了。
只需要查那些病情严重且其他大夫有些拿不准的病人,以及少量的‘大客户’。
这样一来,他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外国病患的数量,还能一直稳步增长。
至于有些患者会不会有异议,这也不是问题。
既然来华国治疗,那就说明他们在各自的国内各大医院,甚至是跑了好多国家的大医院都没有治愈,才来的这边。
这种情况下,只要病情有好转,他们最多也就是口头发两句牢骚,轻易不敢有其他的行为。
南锣鼓巷。
95号院。
这两天,冉小梅有些不放心这边的家里,所以,一家人就过来四合院住两天。
其实在冬季的时候,王孟德更愿意和家里人一起住在单位的职工楼里。
当初兴建职工楼的时候,考虑到中医研究院和广安门医院里有不少年纪大的中医名家们,因此就多了不少钱,装上了暖气。
这可不是市政供暖,而是在小区里,每栋楼都有一个房间,专门放锅炉。
然后在入冬之前,从郊区那边拉回来大量的煤炭。
在十一月初的时候,就会有烧锅炉的师傅,日夜固定时间给锅炉里添加煤炭。
由于舍得放煤,每天家里都是非常暖和的,在家中根本不需要穿袄,只穿一个单衣就行了。
甚至有时候,几个孩子单衣都不穿,只穿个小裤衩在屋里玩耍都不嫌冷。
暖气可是比屋里烧炉子好多了,不仅没有煤气中毒的隐患,屋里的温度也比不过。
再加上每户家里都有厕所,晚上也不用黑咕隆咚冒着严寒去公厕。
“哟,孟德回来了。”
王孟德抬着自行车,刚进院子,就看到阎埠贵缩着脖子,揣着双手,也不知道站在自家门前干啥呢。
“二大爷,这么冷的天,您这是干啥呢?”
“咳,孟德,我正要去你家里一趟呢,正好一起。”
阎埠贵乐呵呵的说道。
“二大爷,您这是找我还是找我爸有事儿?”
王孟德有些奇怪的问道。
这阎老西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天气这么冷,还愿意出门,那可真是有事儿才行,而且是能占到便宜的好事情。
不然,依照他的口头禅,这‘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的道理来说,冬天还是尽量少出门为好。
因为外边天气太冷,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提供热量。
算是间接增长饭量了。
“是这样的,你二大妈下午在家里用纺车纺线呢,本来算好的却不够用了,我想跟你家里借点回去。”
阎埠贵解释道。
这个年代,不少人家就会在用在家里纺线。
不仅是因为物资匮乏,用票买的线根本就不够用,也还是这样能省点钱。
具体步骤就是先把弄成薄一些的圆状,然后跟擀面条一样,用筷子给卷起来,等抽出筷子后,就成了长条状。
接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