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交结和雨露均沾
蒲老家。
王孟德说出来的生物武器,其实离他们还远着呢。
估摸着最少也得二十年后,才有可能会出现。
这还是因为王孟德的出现,相关基因技术比原历史发展的更快的原因。
要不然,依照各国基因技术的自然发展和进步,怎么着也得三十年以后,才可能会出现这项技术。
而且技术还不会很成熟,肯定有着诸多的缺陷。
针对这个问题,几个人又讨论了两个来小时。
要不是中午吃饭时间到了,几个人还想着继续聊下去呢。
特别是范老,他一副意犹未尽的神色。
之前,很少有机会跟王孟德聊天,除了邀请对方去开讲座能聊几句以外,其他时候都是简单的见个面打个招呼罢了。
而这一次,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接触和交流,他才是真正的心服口服。
不管是专业知识上,还是在一些其他方面的认知上,都不像一个三十来岁年轻人的水平。
反倒像是一位知识渊博、久经考验、生活阅历丰富的睿智老者。
就连他这种留过洋,又经过几十年沉淀的人,都自叹弗如。
很多时候,他起一个话题的头之后,几个人还没聊多久,王孟德刚开始的话并不多。
但慢慢的,随着话题的深入交流后,对方说的话里,都能让他大吃一惊。
很多观点,都能让他恍然大悟、醍醐灌顶。
特别是医学上的内容,他六十多岁的年纪,又是国内西医界的顶级专家,就算是在国际上,也是有一些名望的。
可是在王孟德跟前,却是像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年轻一样。
不仅一丝不苟的听着,基本上都插不进去嘴。
同时还有很多问题,最后不得不厚着脸皮讨教。
当然。
不耻下问也不是没有收获,最起码他感觉自己收获巨大,比平时一年学到的东西都多。
自二十年以前,他当时四十来岁,通过辛勤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了国内知名的西医专家。
医术能跟他相比的基本上没有几个,超过他的更是凤毛麟角。
从那之后,他就感觉自己提升非常的慢了。
这也没办法,之前进步快,是因为底子薄,前路已经被别人给走通了,他只需要跟在后边就行了。
等他超过别人,成为了那个给别人通路的人之后,便感觉到了前路艰难。
幸好还有一帮医术差不多的同行,能经常交流,以及国外先进的技术可以学习和模仿。
后来,渐渐的就到了瓶颈。
想要提升千难万难。
本来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医术差不多也就到顶了。
后边最多也就是增加一些经验,了解一些新的医学知识。
毕竟六十多岁的人了,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创新,都比不过年轻人,不多的优势就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
可没想到。
跟王孟德才聊了几个小时,他就感觉到自己的医学理念又增长了。
中午。
饭桌上摆放着六个菜。
荤菜除了羊肉炖萝卜和酱牛肉以外,还炖了一条鱼,以及五肉炒大青豆。
同时,两根煮的非常软的嫩玉米棒子,也散发着馋人的香味。
这可是稀罕玩意儿。
不是没有,而是很少有人在未成熟的时候掰了吃。
特别是现在困难时期刚过去没几年时间,大家潜意识里还是节约粮食为主。
“哎呀,蒲老,您这伙食可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