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翠看书 > 其它小说 > 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 > 第111章 来自蜀地的建议
背景色:字体:[]

第111章 来自蜀地的建议 (第1/2页)

伊阙关。

李仪登上了这座距离洛阳很近的险关,他也得知了叛军主力此刻正在灵宝郡(三门峡)与李椒、郭子仪等率领的唐军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在拿下伊阙关后,整个洛阳平原都尽在李仪眼前,摆在李仪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直奔北面的洛阳,二是向西往灵宝郡去,两面夹击叛军。

洛阳近在眼前,而且李仪还从李从礼处知道了洛阳的守军并不多。

所以,李仪果断做出了决定:“张公,我欲分兵,请张公代我领军去收复洛阳,我自去灵宝郡支援。”

张巡一时迟疑,即便是他也明白,支援灵宝之功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收复洛阳之功,最后他还是建议道:“论守,大王不如我,论攻,我不如大王。此去灵宝,更为断绝叛军后路,是以我更适合去灵宝。”

张巡更明白,收复长安之功作为天下兵马元帅的李椒分润了许多,可一旦李仪亲自收复东都洛阳,不说盖过李椒一头,起码不逊之。而皇子能与实际上的储君相比,这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但张巡还是这么建议了。

不是因为违背了自己作为臣子的信念,而是他觉得这份荣耀是李淡应得的。

领骑兵冲阵本就是冒险之举,李谈的坐骑都战死了两匹,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张公就放心去洛阳吧。”李谈最终还是拒绝了张巡的建议。

张巡闻言并未再劝,甚至心中还暗暗松了一口气,此举起码能证明李谈现在并未有与广平王争夺储位之心。

李仪最后又与张巡道:“张公,其实我不愿去洛阳还有一层原因,此前张七郎在我的授意下一直与伪燕那两位张氏宰相有联系,而那两位同我之间的关系公都知晓……是以……领兵至洛阳之后,公可遣人同他们联系,或可有助于破城。不过除非灵宝战事毕,那两位说不得会首鼠两端,公可酌情定夺。”

张巡会意,复又与李仪就分兵事宜再做商议。

等到张巡离开后,有一年轻士人自房间中的屏风后走出,拱手拜道:“属下为大王贺!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好了,说正事!”李仪没好气地打断了对方的拍马。

他确实脾气不太好,因为原本收复洛阳正是他的目标,但去了一趟蜀地的韦应物匆匆而来,却劝说他把收复洛阳之功让给张巡,自领军去同李椒会合。

“此行不到两月,未曾想大王又建立此般功业,属下途中听闻,只恨不得追随大王杀敌!”韦应物继续说,但见李谈面无表情,才有些尴尬地解释起来,“方才事急,并未解释清楚,不过大王听从了我的谏言,以张巡张公收洛阳,想来大王知道原本的谋划有些不妥吧?

李仪不置可否,静静地看着韦应物,不知道对方能从千里之外的蜀地从太上皇李隆基那里给他带来什么惊人的见解。

韦应物也不再藏着掖着,直言道:“敢问大王,大王在朝中之敌几何?”

说罢,他也不等李淡回答,便继续道:“临行前那一位曾言,一日皇后,二曰宦官,三曰太子。”

现在皇后和太子之位都还空缺,可谁都知道这两个词代表着谁。

李仪终于开口了:“何以如此排序?”

“盖因太子性情软弱,而皇后视非亲子如敌寇,宦官则睚眦必报,又有蛊惑圣人之能,偏大王不受蛊惑。”韦应物说道,短短几句话便说出了太上皇对于李仪接下来在朝中站队的建议。

联合李椒,对抗张淑妃和李辅国。

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很离谱的建议,因为李谈所能争的无外乎李椒的储君之位而已。可仔细想想,张淑妃、李辅国在争的,不也是储君之位吗!也就只有李辅国的选择相对灵活些而已,可偏偏李仪和李

最新小说: 农家二姐的诰命之路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40k:午夜之刃 诸天吃瓜:从玫瑰的故事当哥开始 一人:禁术那么多,你选大千录? 万人迷美人训狗手册【快穿】 鹿觅仙途 当路人体验女主剧本 我真没想当王爷啊 我在大理寺捉妖那些年 头号公敌 瓷碗通古今,我成了京城团宠 无限末日逃生 二嫁京圈大佬,薄情前夫你疯什么 苍生之律 校花难追?无所谓,她还有舍友 七零军婚:女特种兵她能一打十 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 反派渣爹:我的女儿都是大魔头 兼职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