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的三原纺织厂缺人,我在车间又是一把好手,想把我调动过去、支援三线建设,还说,知道这事儿是我吃亏,但他想着,三原纺织厂那边愿意给咱们家安排分房,还愿意给我一个工作名额,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他拿我当自己人,才跟我提了这事儿的!”
在家事上,杨翠华的确被宋承志唬得一愣一愣的,可是,她也有一番精明之处。
像是工作,这是她的立身之本,是绝对不能丢的,别说是宋涛和宋琳明里暗里地试探、想接她的班,就算是她亲生的宋盼,也不可能拿走她的工作。除非是老五宋枫将来长大,家里实在没办法给他安排工作、避免下乡,她才会让小儿子接班。
要不然,接班?想得美!有人接班,就不算正常退休,她以后可就领不到退休金、看病时也没法儿享受工人的待遇了!同样,这会儿在丈夫和四个孩子面前,有意夸大自己在车间的地位、以及和主任的关系之亲厚,也是杨翠华的一点小心机。“真的?不对啊,我记得,三原纺织厂,前两年不是才从咱们厂要走了一些人吗?怎么又缺人了?”
听完杨翠华的这番话,宋家人的关注点各有不同。宋承志的耳朵里钻进了“分房”两个字,而宋涛和宋琳则是被"工作名额”给迷住了眼睛。
好家伙!之前怎么没听说,他们这后妈原来这么有本事的呢?用脚后跟想想都知道,同样是去支援三线建设,一级工和八级工拿到的条件,那能一样吗?
估计,要么就是这后妈心里藏了奸,只想把好事儿留给她生的那俩小的,要么,就是这阵子她让梁万给气着了,今天又没收敛住情绪,这才在他们跟前漏了几分底儿。
“听说是发展得好,上头给的生产任务又加重了!”杨翠华回了一句,随着这顿吹嘘,刚进门时的那股火气也渐渐降下来了。“管三原纺织厂为什么又缺人呢,反正,我又没打算去,跟主任说,让我回来跟你商量下,就是随口糊弄他的。”
宋承志多疑,好事儿真要落在他们家头上的时候,他肯定得盘根究底、慢慢问得一清二楚不可。
但是,听说杨翠华没打算去,俨然是要推了这天大的好事儿,他又一下子急了。
“等等,不打算去?为什么啊?”
这话也是宋涛和宋琳想问的,他们俩年纪差得不多,都在为工作的事情发愁呢。
宋涛跟人要的是正式工,但那几家像是统一了口风,只愿意给安排临时工。还说,家里也不是只有那一个孩子,宋涛要是狮子大开口,大不了他们就把孩子一直养着呗,总好过为了这一个不争气的、连累了其他孩子。宋涛不敢把人逼急了,最近一次去谈这事儿的时候,他其实已经有点儿想答应下来了。
毕竞,临时工和临时工也是有区别的,像粮食局扛大包的临时工,最多干一个月,活儿干完,就得走人了。
可是,像那几家答应许给他的临时工,是在报社,只要干出点儿成绩,就能转正的。
当然,再好,它也是份儿临时工。
所以,宋涛就想着,要是后妈这儿能拿到一个工作名额的话,他这个当哥哥的,就吃点儿亏,去贵市工作、大不了以后再想办法调回来就是了。报社那个临时工的活儿,就可以留给琳琳了,反正,这是他在外头弄到的,家里没出力,自然是随他安排的。
“老宋,你真动心了?“杨翠华心里一咯噔,连忙说出她的顾虑,想要打消宋承志的头脑发热。
“老话讲,人离乡贱,这都是有道理的。咱们家亲戚朋友都在安城,突然背井离乡、去了贵市,能不能适应那儿的水土、饭菜且先不说,万一遇到什么难事儿,连个搭把手帮忙的人都难找。”
杨翠华可不愿意去贵市,她家就在安城下面某个县城的公社,虽说回家得倒车,麻烦了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