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冒着马失前蹄的风险领军在夜间冲锋,忽然他瞥见不远处正有一个叛军将领举着刀高呼,试图团结附近的叛军士卒,稳固住阵型。他当即挥刀示意,一左一右簇拥着他的南霁云和马燧会意,与他一并调转方向,领着骑兵冲锋而去。<!---->
将领也注意到了这一幕,他并没有撤退,而是高喊道:“霍荣国在此,随本将拒敌!”<!---->
他的姿态很有效果,真有一批士卒汇聚在了他的身边,维持住了看起来还算规整的阵型,不过也只是看起来罢了,兵种之间的配合那是想都别想了。<!---->
李倓毫不犹豫地骑着马莽了上去,这种重装骑兵的战法,对于为了机动性普遍放弃马甲的大唐骑兵,这是一件损耗极大的做法,远远不如仗着骑兵的机动性像手术刀一样从步兵的阵型中割肉来得稳妥。<!---->
但李倓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因为此法见效最快,因为李怀仙随时有可能回来。<!---->
霍荣国仍在高喊,试图激励着周围士卒的士气,而他身边的士卒也的确称得上精锐,面对迎面而来的骑兵冲锋,竟然没有几个人选择逃跑。<!---->
最终,唐军骑兵像一股洪流冲向了前方的阻碍,在短暂的停滞之后,原本的阻碍忽地消失了。<!---->
在幽暗的火光下,李倓甚至注意到了霍荣国瞪大了双眼,一副不甘心的模样,然后被南霁云一马槊捅断了脖子,消失在了马蹄之下。这是一个勇将,不过李倓根本没有多余心思继续留意一个死人了。<!---->
他留意到,在远处,还有一伙叛军步卒正囤聚在一起,那里也是战场上火光最亮的地方之一,正是田庭琳所在,火光是最好的指路明灯。<!---->
李倓来不及顾及骑兵的伤亡减员,继续领着人向彼处冲锋而去。<!---->
田庭琳有些慌了,他根本没想到先回来的会是李倓。<!---->
李怀仙呢?是李倓还安排了伏兵,趁着夜色击败了李怀仙?田庭琳心中拿不定主意。<!---->
“守住!援军马上来!”他到底有些军中经验,知道这个时候不能逃,面对骑兵一旦逃了就是等死。<!---->
“建宁王李倓在此!”李倓忽然高喊道,他想到了霍荣国激发叛军士气的那一幕。<!---->
在他身边的南霁云立马喊道:“建宁王在此,速速投降!”<!---->
这一喊,仿佛打开了什么开关,许多骑士都高喊出声,让田庭琳的脸色愈发苍白了。身在颍川的他当然知道李倓的战绩,曾经他还在心中暗暗嘲讽李怀仙败于小儿辈之手,如今却全然没了此念。<!---->